4月2日下午,由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主办、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本禹志愿服务队承办的“少儿编程”第一期课程正式开讲。
主讲老师以编写小游戏为背景,引导同学们用基础的指令完成对界面中人物的控制。“现在我们想让这只猫前后左右移动,该如何让计算机明白?”主讲老师对计算机中的坐标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在生活中我们习惯用‘横’和‘竖’来表示移动方向,但是这种定义方式不是绝对的,它会因为人所在的位置、方向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它不能被计算机识别。”接着,他向同学们介绍了用坐标的增加与减少来表示物体移动的方法,之后让同学们自主操作,尝试做出同样的效果。
在完成了对第一个小游戏的讲解后,主讲老师给出了编写第二个小游戏的任务:根据游戏效果要求,自己编写角色的移动指令。考虑到部分同学是刚刚学习到该指令,主讲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观察同学们的进度,在大家遇到难点时会暂停讲解,同时对个别同学进行单独指导。十几分钟后,大家都完成了程序的编写,少儿编程的第一讲内容也到此结束。
“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很有利于课程的开展,”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回顾时说到,“而且在课上问到有哪些同学学过编程时,很多人都在举手……我们也看到了编程在这几年的快速普及,这正是‘少儿编程’项目设立的初衷。”
“少儿编程”系列课程是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和信息学院本禹志愿服务队合作创办的公益项目,属于耕读学堂系列课程之一。“少儿编程”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旨在让小朋友们通过与计算机的接触,初步了解编程语言,认识计算机的思维逻辑,提高对于编程的兴趣。









文字:商益维
审核:喻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