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由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主办、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承办的“少儿编程”课如期开展。少儿编程课属于华农附校耕读学堂系列活动之一,目前已举办三期。
基础讲解,兴趣启蒙
本次少儿编程课堂,主要侧重于C++编程语言中if语句的讲解。if语句是C++语言的基础知识点,也是信息学院计科和大数据专业学生学习编程的第一步,适合作为启蒙课程,培养小学生对少儿编程的兴趣。
“同学们知道怎么判断平年和闰年吗?”信息学院志愿者白泽锦是这节课的主讲老师,课堂开始他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2月有29号的是闰年”,“一年有366天的是闰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答案。以判断平闰年这道题目为引导,白泽锦为同学们讲解了如何运用if语句判断平闰年的代码,并演示了代码的运行过程。看到一行行代码变成了可以运行的程序,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表示想要自己动手尝试编程。
小试牛刀,初露锋芒
“有哪位同学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吗?”基础知识讲解结束,白泽锦就课堂上刚讲过的if语句知识点对同学们进行提问。在稍加思索之后,几名同学大胆地举起了手,参照课件上的示例,他们顺利地给出了正确答案。开始上机实操之后,志愿者走到同学们身边,指导他们进行代码编写。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不少同学掌握了基础的C++编程方法,成功运行了自己的第一个C++程序。
以梦为“码”,“编”织未来
下课后,六(1)班的田杰仁同学没有立刻离开教室,他向志愿者请教了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并认真地在本子上做笔记。他对志愿者说,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编程语言,这节课让他发现编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看到代码能够成功运行,他体会到了编程带来的快乐。
少儿编程是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解难能力的课程。华农附校开办少儿编程系列课程的初衷,是希望借助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学科优势,帮助同学们拓展思维、增长见识,同时也为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







文字:信息学院 倪小涵
审核:附属学校 喻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