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由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主办、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耕读学堂”第12期在附属学校耕读教室开展。外国语学院商英2001班的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学习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知识、制作五彩缤纷的帽子,感受多样的文化魅力。
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立夏知识科普与手工帽子制作。
①立夏知识科普
活动开始,谢扬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二十四节气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朗诵。
伴着熟悉而动听的韵律,谢老师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并就二十四节气知识提问;孩子们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谢老师重点向大家介绍了立夏以及立夏的一些风俗:比如立夏要吃立夏蛋、虾面、糯米饭,要玩斗蛋的游戏,要立夏挂称称体重等。
在介绍完立夏的知识后,谢老师又引入了对于立夏后物候气象的介绍。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谢老师通过几首小诗歌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②手工帽子制作
在科普完有关立夏的知识后,谢老师提出一起制作手工帽子来遮阳防暑的想法,并且讲解了具体的注意事项。
拿到材料后,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制作起来。他们有的选择了蓝色的海洋帽子,有的选择红色的太阳帽子,有的选择了粉色的舞会帽子。
大家都专心致志地制作着,志愿者也细心地指导着孩子们,帮助孩子们缝合帽子、绑扎松紧绳。
制作完手工帽子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帽子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新衣,孩子们也欣喜地戴在头上与志愿者合影。
本次耕读学堂加深了孩子们对立夏节气风俗与物候的理解,增强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文字:窦昕彤 谢扬
图片:窦昕彤 谢扬
审核:喻越
编辑:田航